用匠心講述匠人故事,用故事詮釋匠人精神。
近期,由廣州心匠藝百文化傳媒出品的大型公益文化紀錄片《百心百匠》一經播出,就引發了廣大觀眾對傳承匠人精神的新思考,其直播關注度僅次于《親愛的客棧》,首播收視率更是在同類節目中排到了第一。
在《百心百匠》的其中一集里,斫琴大師裴金寶向觀眾展示了斫琴的傳統工藝。
斫琴是指對古琴進行精工細作的一種工藝技術,大致會經過選材、修型、槽腹、合板、灰胎、髹漆、上弦等繁復步驟。為修復一張古琴,重現一聲清亮琴音,斫琴大師裴金寶甚至會花上兩年的時間。由此可知,一張古琴的延續,其背后往往深藏著匠人工藝的傳承與堅定匠心的堅守。
可是,何謂匠人?
對此,有人說是那些能夠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分分秒秒地做著一些在外人看來幾乎是重復的、很微細的事情的人,也有人說是有著一顆恒定不變的匠心,做事的時候,不管不顧,無論多么貧窮,當富貴榮華在面前招手時,都能不為所動,堅持到底的人。
即使眾說紛壇,于匠人的理解都指向了極致的堅守。
那么,又何謂匠人精神呢?
借鑒《莊子》書中所記載《庖丁解牛》一文來解答。一廚師為梁惠王宰牛,其手接觸、肩膀依靠、腳踩與膝蓋頂著的地方嘩嘩作響聲,以及進刀時發出的聲音極合音律節拍。
梁惠王詫異廚師解牛技術高超,廚師卻答,三年用眼解牛,三年后的十六年里他解牛用的不再是眼睛,而是精神。依照牛體本來的構建將刀插進有縫隙的地方,當難下刀時集中注意,小心精細操作,牛的骨與肉立時就能解開。
庖丁解牛的故事闡述了匠人精神所在,唯有專注領域的執著追求,專注過程的精益求精,專注成品的精雕細琢,才能到達登峰造極的匠心境界。
歷經歲月打磨,從1992年至今,全球48國、900個城市、1300余家品牌專賣店、6000萬家庭用戶,見證
巴迪斯25年在全屋精工頂墻領域深耕細作的成就。
巴迪斯精工頂墻用25年的專注與堅守,詮釋了如何傳承匠人精神。
從“億豐”到“
巴迪斯”,從廣州首家專賣店到專賣店遍布全國,從鮮為人知發展成行業高端領導品牌,
巴迪斯從未停下向前奔跑的腳步,始終致力于精工品質的鍛造與精準便捷的服務。即便有著如此驕人的成績,
巴迪斯也沒有在自滿中裹足不前,而是堅守匠人精神,更專注于締造精工產品。
25年,
巴迪斯一直堅守匠人精神,專注用完美工藝塑造完美品質。每款產品歷經20余道縝密生產工序,9項嚴密品質監控,從板材、塑形、覆膜、邊框轉印等工藝無一不是精工制造;采用先進生產線、多項精密技術,讓每一款產品風格設計、精工品質精粹到每一個細節。
巴迪斯堅信由內而外的精工制造,方能展現“精工匠心”的品牌精神,讓每位用戶真正享受源于匠心的精工品質生活。